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法制建设:实践探索、基本经验、时代回应

    张炜达;郭朔宁;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革命、建设、改革实践,逐步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法与道路,其中,将实践升华至理论,将民族政策与民族纲领逐步实现法制化与制度化,成为贯穿民族工作始终的隐性逻辑。从历史角度对这一逻辑范式予以纵向梳理,探索百年来民族法制建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侧重方向与阶段特点。从现时角度对这一逻辑范式予以横向展开,凝练百年来民族法制建设的基本规律与优秀经验,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场景和发展环境,指导当下民族法制建设的具体方向。

    2021年04期 No.24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1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理与路

    赵耀;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峥嵘岁月,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继往开来。百年来党史学习教育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前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层推进四大阶段,其蕴含着丰富的学理意蕴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全面检视和深度探索百年来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路径与历史经验,可以得出党史学习教育需坚持本与流交融、立与破共振、宏与微并举、知与行互济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固本培元与创新发展相统一、正向引导与推进斗争相统一、宏观升维与微观叙事相统一、明理增信与崇德力行相统一。站位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立足于百年党史新起点,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需坚持政治为魂、以人为本、内容为王、方法为径的实践要求与前进路向,教育引导全党全国人民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历史智慧、汇聚逐梦之力。

    2021年04期 No.244 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6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边境“国门”教育发展研究

    刘华林;

    国家对内持续推进治理现代化和对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大战略使边境成为"权力到边"的场域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在此背景下,边境地区的"国门"教育因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承担起加深边民国族认同、提高跨境教育竞争力、延展周边公共外交、培养沿边建设人才、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等重要功能。虽然"国门"教育的凸显有着深远的历史脉络,但在现实运转中存在着跨境外籍学生管理政策缺失、跨境支教管理不完善、国门大学实力较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国门"教育政策以使其对接国家治理现代化。

    2021年04期 No.244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1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家支社会到半家支化社会:凉山彝族社会结构的嬗变

    罗兴佐;刘天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当前,凉山彝族正从原来的"家支"社会转变为"半家支化"社会。"家支"社会的内生性秩序能力正在丧失,个体摆脱传统的家支依附,逐渐从"家支"中脱离出来,血缘、地缘联系及相应的行动能力趋于弱化,社会关系由单一走向复杂,人际关系日趋理性化。"半家支化"概念能为理解凉山彝族社会结构变迁提供有益的启发。

    2021年04期 No.244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民族学

  • 流动与绵延:驭水于成的哈尼梯田“族群—生态”命运共同体

    罗丹;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当地各世居民族基于联合劳动摆脱生态束缚并维系再生产的产物。哈尼梯田能够不断排除各项社会干扰并确保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及民族和谐的并置,这既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结果,也得益于集中、均衡、可持续的精细灌溉垦殖机制。与江河平原和低山丘陵的治山理水模式不同,以山地立体围垦为基础的哈尼梯田灌溉系统,形成了肥力输送、温度控制、尾水处理三大核心生态创举。流动的水与绵延的文化构成哈尼梯田灌溉社会的生态及文化基调,盈梯而下的庞大灌溉水资源将哀牢山立体筑居的稻作农耕民族串联成"族群—生态"命运共同体,非排他性的水资源共享共管机制使多民族在"他我之别"中互嵌共生。哈尼梯田灌溉系统流动与绵延的特质既能为世界贡献可通约的地方性生态、人文智识体系,也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话语提供可调用的叙事资源,贡献鲜活的"族群—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地方性文化解析个案。

    2021年04期 No.244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传统村落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及影响——基于西江苗寨的调研

    李军;吴海涛;单铁成;

    经济空间分异是传统村落从农耕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变的必然产物,其形成是村落先天性的自然区位要素与后天性的经济社会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经济空间分异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经济空间布局沿着某些"点"或"线"呈现出空间圈形扩展的特征,靠近这些"点"或"线"的民众拥有较多的发展机会,从而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反之则获得较少的发展机会与分享较少的旅游红利。研究表明,经济空间分异对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在其开发初期发挥着转型发展的动力、内生发展的示范、内部帮扶的联结等积极作用,但若不加以人为干预,很可能进一步激发社区村民之间、各参与主体间及不同村落间的矛盾,不仅影响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构建,弱化其吸引力,而且很可能导致传统村落旅游经济系统的失衡。

    2021年04期 No.244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1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困境与出路:基于黄土高原村庄变迁的思考

    郭永平;

    村庄衰落是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黄土文明孕育的村庄历史悠久,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陷入了"守土不易、离土艰难"的困境。以深处黄土高原腹地的"介休三村"为考察对象,分析研究其乡村都市化的不同类型、成因及面临的困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乡村振兴要坚持科学的顶层设计原则,倾听各方声音,这是再造区域共同体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区域复兴的必然选择。

    2021年04期 No.244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信仰意义到治理资源:闽南民间信仰创造性转化的路径与逻辑

    郑容坤;

    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闽南民间信仰一直在探寻现代化转型的有效方案,而通过信仰意义到治理资源的文化功能的创造性转化,不失为一种可行选择。闽南民间信仰凭借3种方式涵化为社会治理资源:通过建构信仰品格的道德性,以培育社会治理的公共精神;基于仪式性活动、地方性庙会、道德性教义,累积基层治理的社会资本;依托村庙管理委员会、老人协会、民间信仰研究会介入公共治理,助益社会治理的主体成长。闽南民间信仰转换为社会治理资源的过程,不仅是区域性民间信仰文化治理功能的个别呈现,而且内嵌着中国民间信仰现代转型的一般逻辑,即在坚持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构建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机制,创设民间信仰文化保护与开发并重机制,促使民间信仰的文化传承保护与社会治理资源开发相得益彰。

    2021年04期 No.244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1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论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发展路径

    郭璟怡;刘伊晅;李延浩;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与深化,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功能日益凸显。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我国各个民族特有的舞蹈艺术风格,有力彰显着我国民族特性与风土人情。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维度,但在创作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与难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与发展,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寻找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发展路径,以期弘扬我国民族精神与舞蹈艺术。

    2021年04期 No.244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1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法治建设

  • 祁连山国家公园多元共治体系建构探析

    吕志祥;赵天玮;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形势严峻,当前其管理主要以政府部门的自治性、命令性控制模式为主,缺乏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导致碎片化管理问题严重。因此,政府应从"命令、控制性"角色向"服务、指导性"角色转换,发挥好政府、社会、市场的作用。以公共产品理论、分工协作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探究多元共治体系下政府、社会、市场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中的权责边界、职能范畴,提出,既需要在"共建共享"理念下对社会、市场在制度层面上进行"地位承认"和"赋权",也需要在"规范制衡"理念下对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和厘清,避免各自的"失范风险""越权现象"的发生,以期发挥各自最大的治理优势。

    2021年04期 No.244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9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探索构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保障体系——以完善国家立法为主要视角

    李猛;孙鸽平;

    截至2021年,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已增至21个,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现已形成新发展格局,以率先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要任务和目标,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会成为我国深度融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际,亟需国家立法给予有力支持和整体推动,一方面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建设提供顶层法治保障,将从沿海到内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机地结成网络、形成体系,实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整体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以制度创新为纽带,可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立法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立法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和改革试验风险可控的积极作用,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立法完善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通过建立两大立法之间的联动衔接机制,构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相契合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保障体系。

    2021年04期 No.244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企业内部工资保密规则的劳动法规制

    刘国良;

    现有劳动立法及相关规范未对企业内部工资保密规则的合法性予以明确,导致司法实践对其合法性的判定莫衷一是。工资保密规则合法性之争的实质是用人单位经营管理自主权与劳动者工作平等权之间的冲突。为了落实同工同酬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工作平等权,基于劳动法"矫正正义"的理念和"比例原则"的要求,对用人单位利用经营管理自主权制定工资保密规则的这一行为必须明确予以规制,仅在特定情况下承认其合法性。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可以选择劳动者自愿披露工资的立法模式,明确规定劳动者有自愿披露个人工资的权利,从而抑制隐形就业歧视,促进同工同酬原则的实现。

    2021年04期 No.244 9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9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时代刑法占有理论的应然转向:从封闭的一元论到开放的二元论

    史雯;

    立足一元论立场的现有刑法占有理论无法为各类刑法占有难题提供妥当的解释,"重概念、轻标准"的研究方向亦无法适应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代表的财产体系变革之需要。刑法占有实际上并非纯粹的事实性概念或规范性概念,事实要素与规范要素是二元并重的正相关关系,两者均具有开放属性。在数字化时代,刑法占有理论应当转向开放的二元占有论,这不仅符合占有概念的核心构造和量差关系原理,更能强化经济效益、提高占有理论的时代适应性。开放的二元占有论以内外双重视角构建了占有判断的一般规则。当央行数字货币、银行存款及网络支付账户余额能被数字化控制手段现实支配时,占有成立;数字化财产的占有归属以规范限制为准,能够以平台协议或私人协议排除他人控制财产可能的一方才是真正的占有人。

    2021年04期 No.244 11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8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济 社会

  •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影响实证研究

    王仁曾;黄晓莹;

    本文将SWUFE-CHFS数据与PKU-DFIIC数据进行匹配,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商业保险购买可能性,我国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深刻影响,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旧显著。进一步研究影响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家庭收入水平、金融知识、对商业保险的信任三个管道有效促进了家庭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普通收入家庭以及欠发达地区家庭的保险需求促进作用更大。这些研究结果为我国数字化时代深入挖掘居民商业保险消费需求,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2021年04期 No.244 12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7K]
    [下载次数:3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旅游: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

    胡潇文;杨晓;

    长城文化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对呈现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脉络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法,能识别出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生成路径,即,在认知—情感—意向结构下,边塞诗与长城旅游的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机制。研究发现,长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主张是最重要的旅游感知对象,目的地品牌感知体现出强烈的男性性别气质。在边塞诗与长城多重勾连的时空观照下产生6种游客类型;包括个人素养、出游准备、信息敏感性、学习动机、信息丰度、原真性在内的游客个人认知和包括卷入度、自恋与共情、怀旧、猎奇等情感对游后记忆、重游与宣传意愿、自我地位感知、人生启迪和多元认同起到先验与调节作用。研究为旅游与文学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2021年04期 No.244 138-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2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公共卫生风险中的政府信任:挑战与建构

    刘腾;胡象明;

    政府信任在社会信任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风险社会理论是以自反性现代化为理论基础,对西方工业现代化及其带来的负面后果进行的系统阐述,为理解公共卫生风险缘起和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在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分析公共卫生风险的不确定性与现代性对政府信任的叠加挑战,通过开启政府风险界定新选项树立政府风险界定权威,厘清公共卫生风险中政府行政责任并确定政府角色,破除风险信息披露和沟通过程中的梗阻,构建个体、组织、政府多元公共卫生风险应急管理体系等路径重新建构政府信任,对提高国家风险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1年04期 No.244 14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8K]
    [下载次数:1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文学

  • 文本建构与历史重塑:王世贞传文体互渗论义

    魏宏远;徐佳慧;

    传记呈现出的往往是传主的生命史,承载着书写者对传主的理解、情感和记忆。"传记"作为一种文类,同一传主的不同传记文体之间不断转化,构成了复杂的互渗关系。传记文体的选择与书写者的身份、地位、个人偏好、特长、生活需求等关系密切。目前搜集到王世贞传60余篇,其中家传、史传与诗传、戏剧传、像传等不同传记文体之间存在着互渗交融的关系。传记书写是书写者从个人视角理解重塑传主历史的过程,书写者对传主的个性化理解、传记文体的不同叙事方式参与了历史重塑,塑造出传主的不同样貌。传记文体的使用主要取决于书写者对传主的理解及对传记文体的擅长程度,不同立场下的不同传记文本传递出的信息具有差异性,将同一传主多个传记文本进行对读,可以更为全面理解传主及传记文体间的复杂关系。

    2021年04期 No.244 157-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6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清代圣谕宣讲与河西宝卷合流

    张天佑;赵世昌;

    圣谕宣讲的地方化过程,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制、从官方到民间、从讲唱脚本到案头读本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与地方性文体合流的现象。清代甘肃各地方志中对圣谕宣讲的仪式过程、讲生任用、宣讲效果等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结合宣讲文本可以复原宣讲仪式的历史场域。圣谕宣讲仪式的表演性、宣讲文本的故事性,使其与说唱艺术类的河西宝卷合流,而劝善与实用的社会功能是二者能够合流的根本之所在。在清咸丰以后,圣谕宣讲与宝卷宣卷在主题上已经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分界标准,但不管是圣谕的"宣讲",还是宝卷的"宣卷"都是对权威观念的传播,体现的是政治、道德、传统的声音,共同形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表征:忠孝、仁义、宽厚与坚韧。

    2021年04期 No.244 168-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0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流行中的西方“移动性范式”

    张杰;

    移动性是人与物能够自由或轻松移动的能力。2006年,厄里与谢勒尔发表《新的移动性范式》,呼吁社会科学实现"移动性转向"。移动性研究者普遍将移动性视为现代社会的本质属性,肯定移动性所体现的权利、平等、自由、民主等正面因素,同时重视移动性差异,强调移动性政治和移动性正义。2020年以来,全球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移动性的利与弊空前呈现,移动性范式的合法性也面临挑战,这正是谢勒尔、克雷斯维尔、凯塞林等移动性研究学者近期密切关注的问题。而如果结合从笛福到加缪的鼠疫文学叙事,既会呈现西方政府数百年来一以贯之的瘟疫治理策略,亦能启示今人重新思考移动性与不动性的关系。

    2021年04期 No.244 179-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3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民族学、人类文化学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刊名、并列刊名、主办单位、出版年、出版频率、中图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部地址、电话、网址、内容简介等。

    2021年04期 No.244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