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到壮族民歌——通向生活世界的审美与情感From the Book of Songs to the Folk Songs of Zhuang Ethnic Group——The Aesthetics and Emotions Leading to the Living World
杨丽萍,覃月弯
摘要(Abstract):
壮族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与文化价值,更是一种民众生活世界的鲜活生命力展现,与《诗经》有着密切的审美与情感渊源。从《诗经》到《越人歌》,再到现代的壮族歌圩,一脉相承的审美心理和自由情感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壮族民歌可以看作是《诗经》在时间与空间线上的传续。民歌的深刻文化源头,即是生活世界中的民众将日常生活付诸诗性思维的审美意境和情感自由表达的真实实践。
关键词(KeyWords): 《诗经》;壮族民歌;生活世界;诗性思维;情感人类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4BZW170);;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西中小学中华文化认同的机制与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FMZ022);; 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情感德育视域下岭南优秀民俗文化与高职院校德育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8GWTSCX016)
作者(Author): 杨丽萍,覃月弯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3.04.02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户晓辉.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 [2]粤风:壮歌[M].李元调,辑.梁庭望,译注.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
- [3]游国恩.楚辞的起源[M]//壮族歌圩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 [4]班固.汉书:元后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 [5]说苑[M].王天海,杨秀岚,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9.
- [6]张声震.壮族历史文化与《壮学丛书》——《壮学丛书》总序[J].广西民族研究,2003(1).
- [7]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M].赵丙祥,张宏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8]卢晓辉.民俗与生活世界[J].文化遗产,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