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No.256(04) 18-2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理符号机制探究
The Geographical Symbol Mechanism of Consolidat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范俊

摘要(Abstract):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机制。在诸多中华文化符号中,地理符号丰富而特殊,是彰显民族形象、增强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历史上不断被塑造出来的中华地理符号,从“领土认同”、“一体感”心理、“我者”与“他者”身份体验、“令人热爱”情感等维度,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在当下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明确符号生产的价值取向、深挖各类符号资源、健全符号传播与内化机制、强化符号功能,进而全面推动中华地理符号的建设升级,对于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中华民族形象;地理符号;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范俊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3.04.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