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No.253(01) 82-9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新时代环境法治观的转向:空间思维的应用
The Turn of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Rule of Law:The Application of “Spatial Thinking”

李树训;

摘要(Abstract):

受还原主义观影响,在传统立法过程中通常将环境分解为环境或资源要素并以其为调整对象单独立法。在新时代生态文明法治思想推动下,迈入从“分割治理向整体治理异质转向”时期,即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为出发点,以流域、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区等地域为新的调整对象。面临环境法治观这种转向,在同一时期形成行政的空间、生态的空间和整体的空间三种空间形态,以及各治理规则并行的法律结构。但因新旧思维碰撞以及制度惯性作用,导致诸多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重叠等一系列问题。为从根本上化解这些遗留难题,需从认知上同步跨入“从整体治理向空间治理同质转化”这一新的阶段,即在环境法立法当中明确强调空间性关照,实现空间思维普遍化、规范化。

关键词(KeyWords): 还原主义;环境要素;生态系统;整体治理;空间思维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整体系统观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规制研究”(项目编号:19ZDA16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整体系统观下我国生物多样性损害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的研究”(项目编号:2022M712450)

作者(Authors): 李树训;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3.01.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