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No.253(01) 159-16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缘起、内涵及趋势
The Origin, Connotation, and Trend of Marxist Aesthetic Anthropology

袁同凯;冀禹洁;

摘要(Abstract):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和完善人类自身的能动过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了实证的基础,消解了西方理论视野中美学只存在于精神世界的虚幻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类学材料的支撑。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审美人类学相互交融,为研究中国多重语境叠合下的审美、艺术活动提供了切合的框架,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审美人类学;审美制度;社会生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元一体视角下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9AMZ012);; 2021年度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科学研究类项目“国家认同教育的地方性实践”(项目编号:ZB21BZ0110)

作者(Authors): 袁同凯;冀禹洁;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3.01.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