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对少数民族就业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the Employment Choices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GSS Data
马佳铮,张姝
摘要(Abstract):
互联网在促进当前高质量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和群体而言,互联网使用所带来的就业趋势变化愈加显著。为了探究互联网使用与少数民族就业之间的关联路径与作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多元Probit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影响方式及结果进行了细致剖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少数民族整体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在少数民族雇佣类型和就业方式选择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的互联网使用目的对少数民族就业结果也存在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对深化互联网有效使用,促进少数民族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数理依据和实证支持。
关键词(KeyWords): 互联网使用;就业;雇佣类型;就业方式;少数民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重大风险事件中的网络社会心态及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2JZD028)
作者(Author): 马佳铮,张姝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3.04.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放之.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与劳动力市场变革[J].学习与实践,2021 (10). [2]DETTLING L J.Broadband in the Labor Market:The Impact of Residential High-Speed Internet on Married Women’s Labor Rorce Participation[J].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17,70(2). [3]DIMAGGIO P,BONIKOWSKI B.Make Money Surfing the Web?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the Earnings of US Worker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8,73(2). [4]曾湘泉,徐长杰.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J].探索与争鸣,2015(8). [5]邓光奇,韩金镕,蔡宏波.少数民族人口就业特征的变化——基于六次“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的分析[J].民族研究,2020(2). [6]王阳.互联网快速普及对城镇失业的影响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20(7). [7]罗楚亮,梁晓慧.互联网就业搜寻对流动人口就业与工资的影响[J].学术研究,2021(3). [8]李睿,邓洋,冯颖琪,等.互联网使用对退休群体再就业的影响分析——基于CHARLS 2018数据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3). [9]何志扬,吴琼,庞亚威.互联网为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带来“数字红利”了吗?——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劳动,2022(3). [10]庞子玥,曾鸣.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互联网+电商创业”背景的分析[J].调研世界,2020(8). [11]丁琳,王会娟.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及国别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20(1). [12]马继迁,陈虹,王占国.互联网使用是否促进了农村青年非农就业?——基于2018年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1). [13]赵新宇,朱锐.数字经济与非正规就业——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62(5). [14]何勤英,刘国庆,邹小园.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正规和非正规就业的实证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4). [15]卢云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就业政策的历史演进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1). [16]崔晓娟,蔡文伯.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6). [17]苏荟,张新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少数民族劳动力收入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0(2). [18]贾毓慧.我国灵活就业统计研究——基于2021年劳动力调查数据[J].调研世界,2022(10). [19]MACURDY T E.An Empirical Model of Labor Supply in a Life-cycle Setting[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6). [20]ROSENBAUM P R,RUBIN D B.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J].Biometrika,1983,70(1).
- ①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 (1)表3—表7的数据均根据上述公式和数据整理计算而来,不再一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