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玉路到草原丝路——万年玉路踏查的理论创新意义From the Grassland Jade Road to the Grassland Silk Road——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tion of Scouring the Jade Road of 10,000 Years
叶舒宪;
摘要(Abstract):
草原玉路指华夏的北部和西部广大草原地区的玉文化传播路线,包括两条路径:一是玉文化中玉器生产传统的传播路径;二是玉矿资源输入中原的路径。20世纪学界对“玉路”的探索聚焦后一路径,即从新疆向东进入河西走廊,进而通往中原的路线,大致吻合今人熟知的丝路中国段。一般认为这条玉路的存在历史是三千多年,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和田玉材料制成品为实证。文学人类学派组织的十四次调研认为,玉路绝非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围绕河西走廊两侧由多路径编织成的路网。其最初开发的玉种不是新疆玉而是甘肃武山的蛇纹石玉,对应文献所记“玄玉”;其时代在仰韶文化中期。欧亚大陆的史前玉文化之起源与传播,则始于两万年以上的西伯利亚到贝加尔湖地区(以贝加尔湖透闪石玉为原料),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经蒙古高原进入我国东北,再一路向南传播,引出随后“玉成中国”的波澜壮阔之文化潮流。其在文献中留下的国家记忆是《管子》所云“尧舜北用禺氏之玉而王天下”。
关键词(KeyWords): 草原玉路;草原丝路;玉矿资源传播;玉文化传播;万年玉路;玉成中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叶舒宪;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21205.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北京市玉器厂技术研究组.对商代琢玉工艺的一些初步看法[J].考古,1976.
- [2]王强.妇好墓玉器材质检测研究[C]//杜金鹏.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66-179.
- [3]邓聪,科米萨罗夫,吉平,刘国祥.贝加尔——岫岩史前玉器交流[C]//吉平,邓聪.哈民玉器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8:172-213.
- [4]叶舒宪.玉石里的中国[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43-68.
- [5]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M].谢延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3.
- [6]柯克伦,哈本丁.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M].彭李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 [7]叶舒宪.玉、马、佛、丝——试论丝路中国段的文化传播多米诺效应[J].人文杂志,2016(5).
- [8]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世界商贸之路探寻:香料之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 [9]干福喜.玻璃和玉石之路——兼论先秦前硅酸盐质文物的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 [10]杨建华.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 [11]刘学堂.青铜之路的历史贡献[M]//青铜长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164-175.
- [12]三上次男.陶瓷之路[M].李锡经,高喜美,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 [13]叶舒宪.玄玉时代——五千年中国的新求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 [14]叶舒宪.作为新文科方法论探索的四重证据法——以策展咸阳博物院“仰韶玉韵”展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2(3).
- [15]叶舒宪.玉出三危——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敦煌道)考察简报[J].丝绸之路,2018,(1).
- [16]徐松.西域水道记[M].朱玉麒,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5.
- (1)这三套丛书是:其一,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华夏文明之源·玉帛之路”丛书共7部,笔者撰写其中的《玉石之路踏查记》;其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共6种,笔者撰写其中的《玉石之路踏查续记》;其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共3种,笔者撰写其中的《玉石之路踏查三续记》。
- (2)关于“草原丝路”命题的探讨,参看:张柱华主编《“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冯玉雷《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笔记》第一部分“玉帛之路环腾格里沙漠路网考察”,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100页;第三部分“河西走廊与草原丝绸之路的互通”,第131-168页。叶舒宪《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修订本,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叶舒宪《草原玉石之路与红玛瑙珠的传播中国(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兼评杰西卡·罗森的文化传播观》,《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 (3)有关佛教石窟传播中原的路径,参见:宿白《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至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
- (4)关于深度认识中国文化问题,参看:顾锋、杨庆存主编《深度认识中国文化:理论与方法讨论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 (5)这方面的论述见国家重大招标项目成果之《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
- (6)关于《红楼梦》如何利用玉文化的神话原型进行再编码,参看文学人类学研究方面代表人物扬朴教授等新作:《女娲补天:永恒回归的神话》,《百色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 (7)喀什,作为地名是维吾尔语的音译,意思是“玉石码头”。
- (8)冯玉雷《玉华帛彩》,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十篇“玉门军道,最早玉门关和火烧沟”,第87-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