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No.253(01) 142-15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从草原玉路到草原丝路——万年玉路踏查的理论创新意义
From the Grassland Jade Road to the Grassland Silk Road——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tion of Scouring the Jade Road of 10,000 Years

叶舒宪;

摘要(Abstract):

草原玉路指华夏的北部和西部广大草原地区的玉文化传播路线,包括两条路径:一是玉文化中玉器生产传统的传播路径;二是玉矿资源输入中原的路径。20世纪学界对“玉路”的探索聚焦后一路径,即从新疆向东进入河西走廊,进而通往中原的路线,大致吻合今人熟知的丝路中国段。一般认为这条玉路的存在历史是三千多年,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和田玉材料制成品为实证。文学人类学派组织的十四次调研认为,玉路绝非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围绕河西走廊两侧由多路径编织成的路网。其最初开发的玉种不是新疆玉而是甘肃武山的蛇纹石玉,对应文献所记“玄玉”;其时代在仰韶文化中期。欧亚大陆的史前玉文化之起源与传播,则始于两万年以上的西伯利亚到贝加尔湖地区(以贝加尔湖透闪石玉为原料),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经蒙古高原进入我国东北,再一路向南传播,引出随后“玉成中国”的波澜壮阔之文化潮流。其在文献中留下的国家记忆是《管子》所云“尧舜北用禺氏之玉而王天下”。

关键词(KeyWords): 草原玉路;草原丝路;玉矿资源传播;玉文化传播;万年玉路;玉成中国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叶舒宪;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21205.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