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赋能:互动仪式链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Immersive Empowerment:Narrative Logic of Consolidat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
袁佩媛;靳玉军;
摘要(Abstract):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而以情感能量为核心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在沉浸式的互动仪式中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情感能量。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尝试性地从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体认知之维、价值彰显之蕴、实践理路之策,拓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视域,期冀在实践中能够“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KeyWords): 互动仪式链;群体聚集;符号;情感能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YJA710018);;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统筹推进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SKSZ005);;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守正与创新:新时代共青团仪式育人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研究”(项目编号:CYB22149)
作者(Authors): 袁佩媛;靳玉军;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3.01.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5.
-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57.
- [3]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16)[N].人民日报,2022-10-26(1).
- [5]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 [8]许晓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问题与铸牢路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37-138.
- [9]周宣辰,程倩.情感与互动仪式: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7-34.
- [10]刘永刚,徐飞.政治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维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1-8.
- [11]赵琛,李明德.从“传递观”到“仪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学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2(2):67-74.
-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9.
- [13]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3.
- [1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04.
- [15]赵超,青觉.象征的再生产: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文化路径[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6):104.
- [16]王晴锋著.欧文·戈夫曼:微观社会学的探索[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
- [17]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1).
- [18]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
- [19]袁琳,袁银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探索与基本经验[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5.
- [20]尤金菊,高鹏怀.民族心态秩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