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明史研究范式:困境与援引The Research Paradigms of the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 Civilizations:Dilemmas and Invoking
潘天波;
摘要(Abstract):
就文明史研究范式而言,尽管单向研究范式有利于集中揭示文明史的普遍共识或局部历史,但也存在研究问题意识不显与路径模糊的困境。鉴于丝路文明史研究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援引历史人类学、时空社会学和文化传播学等复合研究范式及其核心要素显得十分必要。历史人类学研究范式能有效揭示丝路主体的行为与结构,时空社会学研究范式能阐释丝路文明的时空侨易及其本质,文化传播学研究范式能展示丝路文明传播中的互动、互融和互鉴的价值追求。援引复合研究范式于丝路文明史研究之中,能为丝路文明史研究开启问题意识的书写策略与路径,对于丝路文明史研究方法论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丝路文明史;研究范式;问题意识;研究路径;行为结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丝路文明互鉴研究”(项目编号:2020ZD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编号:18BZS170)
作者(Author): 潘天波;
Email: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01027.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埃利亚斯.西方国家世俗上层行为的变化[M]//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第1卷.王佩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62.
- [2]李剑鸣.文明的概念与文明史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08-116.
- [3]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06.
- [4]冯渝杰.发掘文明史的精神隐构---姜生教授论宗教起源的三点启示[J].世界宗教研究,2012(3):180-182.
- [5]达夫里扬.技术·文化·人[M].薛启亮,易杰雄,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45.
- [6]项隆元.中国物质文明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 [7]汤因比.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M].乔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 [8]周祥森.全球史和文明史:历史学家的两面镜子[J].世界历史,2013(3):11-13.
- [9]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2000[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9.
- [10]尹忠海.马克斯·韦伯文明史研究方法中的问题意识与逻辑链[J].贵州社会科学,2007(8):134-138.
- [11]段启增.初论文明史研究[J].齐鲁学刊,1998(5):3-5.
- [12]汉默顿.西方文化经典:历史卷[M].赵晓燕,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193.
- [13]亚非塔.艺术对非艺术[M].王祖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9.
- [14]远山茂树,佐藤进一.日本史研究入门[M].吕永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4.
- [15]詹达,哈梅尔.人类性文化史[M].张铭,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16.
- [16]戴泽.社会科学[M].彭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57.
- [17]埃利亚斯.社会变迁文明论纲[M]//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第2卷.袁志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51.
- [18]韩可思,哈特,迈尔.人类学的缺位:关于市场、社会、历史与人类学定位的思考[M].吴秀杰,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 [19]ROUSSEAU G S,FOUCAULT M,HOWARD R.Madness andCivilization: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J].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1965,4(1):90.
- [20]LEITE,TEIXEIRA.A China no Brasil:influências,marcas,ecos e sobrevivências chinesas na sociedade e na arte brasileiras[M].Editora da Unicamp,1999:91.
- [21]张宝宇.中国文化传入巴西及遗存述略[J].拉丁美洲研究,2006(5):56.
- [22]MUMFORD L.Technics and civiliz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34,86(2).
- [23]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M].顾良,张慧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 [24]RIFKIN J.Time Wars:The Primary Conflict in Human History[J].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1988,75(1).
- [25]王景会,潘天波.工匠精神的人文本质及其价值---时空社会学的视角[J].新疆社会科学,2020(1):100-107.
- [26]巴纳德.人类学历史与理论[M].王建民,刘源,许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8.
- [27]景天魁.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369.
- [28]科恩,肯尼迪.全球社会学[M].文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29]叶隽.侨易现象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 [30]刘新成.文明互动:从文明史到全球史[J].历史研究,2013(1):4-10.
- [31]布罗代尔.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M]//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卷.顾良,施康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 [32]潘天波.18世纪海上丝路漆器的展开:以溢入法国为视点[J].民族艺术,2016(3):82-86.
- [33]潘天波,胡玉康.丝路漆艺与中国美学思想的传播[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9-95.
- [34]马特拉.全球传播的起源[M].朱振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
- [35]潘天波.丝路漆艺:被输出的中国之美与文化[J].文化遗产,2015(3):138-144.
- [36]郭华榕.文明地对待文明的历史---关于文明史研究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5-141.
- (1)譬如潘天波:《漆向大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漆艺文化研究》,福建:福建美术出版社,2017年;石云涛:《唐诗镜像中的丝绸之路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李进新:《丝绸之路宗教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德)海尔曼-约瑟夫·弗里施:《丝绸之路的世界》,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9年;杨铭,李锋:《丝绸之路与吐蕃文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刘义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深圳:海天出版社,2019年;夏鼐,夏正楷:《丝绸之路考古学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李庆新:《“南海1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年。
- (2)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景天魁先生提出并践行“时空社会学”研究,著有《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2002年)、《时空社会学:记忆和认同》(2017年)等。2014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时空社会学论坛”或中国社会学会“时空社会学”分论坛举行学术研讨会,“时空社会学”这一社会学分支学科在中国日渐形成。
- (1)有关“侨易论”,参见叶隽:《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另外,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知识史与侨易学研究中心(筹)主办的侨易学研究的年度性学术集刊《侨易》。学者叶隽基于李石曾(1881-1973)“侨学”基础上,引入《易经》之“易”思想,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侨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