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甘肃诗歌创作的审美新趋向观察——甘肃“诗歌八骏”研究系列Observation of New Aesthetic Trend of Poetry Creation in Gansu in the New Era——Serial Study on “Eight Famous Poets” of Gansu
郭麦霞;
摘要(Abstract):
甘肃当代诗歌的发展既与整个中国诗坛的变奏演进同气相应,也具有着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历史、文学制度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独特审美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以甘肃“诗歌八骏”为代表的甘肃诗人在创作整体上显现出新的审美转向,这种转向是外在条件和内部需求合力而促发的。以抒情方式的现代性演进、意象选择的地域化特色与典型化处理、呼应现实的热情与主体审美的个性化表现三个方面来发掘甘肃诗歌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审美新趋势,通过对这一新趋势的学理观察,进而进行理论的提显,以期对西部诗学理论的建设和当下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新时代;甘肃诗歌;审美新趋向;甘肃“诗歌八骏”;西部诗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诗歌八骏’研究”(项目编号:19YB129);; 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当代文学发展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2A-130)
作者(Authors): 郭麦霞;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3.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丁帆.中国西部新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22.
- [2]加兰.破碎的偶像[M]//美国作家论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84:84.
- [3]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4-145.
- [4]昌耀.一份“业务自传”[J].诗探索,1997(1):89.
- [5]昌耀.昌耀诗文总集[M].增编版.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0.
- [6]扎西才让.大夏河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6.
- [7]陈仲义.于坚诗歌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3.
- [8]文心雕龙选译:下册[M].陆侃如,牟世金,译注.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
- [9]郭晓琦.甘肃诗歌“新八骏”诞生[EB/OL].(2017-03-27)[2020-5-23]http://blog.sina.com.
- [10]包苞.留一座村庄让我们继续相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11-112.
- [1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1.
- [12]高凯.高凯的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123.
- [13]张桃洲.新世纪诗歌批评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60.
- [14]马萧萧.马萧萧的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046.
- [15]李继宗.李继宗的诗(自选2010年公开发表的诗歌22首)[EB/OL].(2017-09-27)[2021-7-23]http://blog.sina.com.
- [16]华静.在诗意的路上探险与修行[N].兰州日报,2020-12-17(2).
- [17]李满强.死去的人如何描述他生活过的时代[EB/OL].(2015-08-29)[2021-7-23].http://blog.sina.com.
- [18]柳娜.诗歌:尘世里的呼吸与修行[N].平凉日报,2015-05-19(3).
- [19]傅元峰.隐在的“西部”——娜夜诗论[J].扬子江评论,2012(5):60.
- [20]娜夜.美的短暂性会提高美的价值[N].文艺报,2013-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