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蒙古族使臣朝鲜纪行诗文及其书写意义Korea Travel Journals Written by Mongolian Chinese Envoys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ir Literary Implications
张丽娟;
摘要(Abstract):
清代蒙古族使臣朝鲜纪行诗文是清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纪行诗文是记录、佐证和补充中朝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同时因其创作主体的身份而具有特殊的政治文化意涵。蒙古族使臣的诗文承载宣谕皇权正统、"天下共主"的政治意涵,凸显蒙古族文人在中朝政治文化交往以及中华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与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出使朝鲜的蒙古族使臣,不仅是政治意义上的使臣,也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特殊使者。
关键词(KeyWords): 清代;蒙古族;朝鲜纪行;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书写意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ZDA176)
作者(Author): 张丽娟;
Email: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0.06.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尤旭东.遥领芝告向东藩———清朝出使朝鲜使臣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06):100-101.
- [2]柏葰.奉使朝鲜驿程日记不分卷[Z].清道光二十四年刻本.
- [3]花沙纳.东使吟草[Z].缩微胶片.北京:国家图书馆.
- [4]花沙纳.东使纪程[Z]//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7.
- [5]张凌宵.倭仁集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467.
- [6]钦定大清会典[Z].光绪二十五年原刻影印本.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412.
- [7]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Z]//清实录.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2007:4.
- [8]曹寅.全唐诗900卷[Z]//永瑢,纪昀.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 [9]殷梦霞,于浩.使朝鲜录:下册[M]//中朝关系史料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11.
- [10]南泰良.燕行杂稿[Z]//燕行录全集.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
- [11]锡珍.使东诗草锡席卿先生遗稿[Z].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
- [12]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M].北京:中华书局,1997:44.
- [13]锡珍.使东锁记(纪程拾遗)[Z]//锡席卿先生遗稿.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
- [14]成斋集[Z]//韩国文集集刊.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3:325.
- [15]刘向.战国策:中册第十九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656.
- [16]孙卫国.朝鲜王朝对清观之演变及其根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3):60.
- [17]祁寯藻.亭集:第四十四卷[Z].清咸丰刻本:224.
- [18]柏葰.薜箖吟馆钞存[Z]//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19.
- (1)倭什讷《朝鲜纪程》未含诗。柏葰的《奉使朝鲜驿程日记》中收诗歌83首,其中7首为朝鲜文人所作,柏葰诗作76首。花沙纳的《东使吟草》中收诗41首,其中1首为朝鲜文人所作,花沙纳诗作40首。锡珍的《使东诗草》收诗100首,《奉使朝鲜纪程》中收诗31首,共131首。倭仁诗作12首。蒙古族使臣共留赴朝鲜纪行诗259首。
- (1)关于朝鲜的史书内部公文中对清称谓的转变,孙卫国教授在《朝鲜王朝对清观之演变及其根源》一文中有详尽的描述,孙卫国教授通过朝鲜称呼上的转变分析了朝鲜王朝对清观之演变,并论证了演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