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理论视域下河州花儿的创作研究A Study on the Creation of Hezhou Hua'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Theory
苏茜,王冰燕
摘要(Abstract):
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是近些年研究口头创作传统最活跃、最兴盛、影响最大的理论体系之一。其注重口头创作与表演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在表演与交流中创作的即时性和创造性,这为研究河州花儿的创作传统开辟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视野。河州花儿不仅是一种民间歌谣,也是一种民俗文化;不仅是个体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也是个体情感注入文化活动中的表演事项。运用“表演理论”这一全新的研究思维和方法,将河州花儿作为“活”的艺术形态和一种表演艺术,对其表演文本的程式化与表演语境中的“表演”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揭开河州花儿独特的创作机制和创作范式。
关键词(KeyWords): 表演理论;口头程式;表演语境;表演文本;河州花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西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河州花儿研究”(项目编号:xbmuyjrc2023002);; 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表演理论’视阈下的河州花儿研究”(项目编号:YB018)
作者(Author): 苏茜,王冰燕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23.04.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M].杨利慧,安德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2]杨利慧.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J].民俗研究,2004(1).
- [3]江帆.口承故事的“表演”空间分析——以辽宁讲述者为对象[J].民俗研究,2001(2).
- [4]弗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M].朝戈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0.
- [5]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6]孙景尧.文学与副文学研究探析——以中美“说书”的比较研究为例[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
- [7]尹虎彬.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 [8]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
- [9]瓦尔特·翁.基于口传的思维和表述特点[J].张海洋,译.民族文学研究,2000(B12).
- [10]李言统.“在场”视阈下花儿的创作和表演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2).